《聶隱娘 The Assassin 》海報 |
【狐狸電影臭幹譙】FACEBOOK 粉絲專頁
等了八年,侯孝賢終於推出了長片新作《聶隱娘》,首次挑戰武俠的侯導,不僅沒有被類型所困(多少大師栽在武俠手裡),反而融入自己一貫的寫實脈絡,成為獨樹一格的「新武俠」風貌,一出手便拿下坎城影展的最佳導演。侯導藏刀八年,鋒利依舊。
《聶隱娘》出自唐傳奇的一篇短文,故事簡單,只描繪了師成的隱娘,在執行最後刺殺表兄田季安的任務時,發生的心境轉變,令她決定金盆洗手,回歸鄉野過平凡日子。因為故事簡單,格局小,沒有太多情節鋪張,所以節奏慢了,鏡頭長了,我們有更多時間去觀察影像裡的留白。於是《聶隱娘》走出了武俠電影的明快節奏,轉而呈現另一種全新的風貌,所述的不在為「事」,而是「境」;不在為「武」,而是「俠」,體現於隱娘「不能斬決人倫之情」的惻隱之心,不說,亦自明。
過往武俠電影總自溺於武打動作的展演和飛簷走壁的特技,彷彿武功高強之人必須如此,才不會登了場卻毫無派頭,然而這樣的過份鋪張總淪為推動劇情與填補空白的過場,或是為了戲劇高潮而存在的功能性安排,《聶隱娘》雖有著武俠的骨,但沒被武所受限,近一個半小時的篇幅裡,動作場面甚少,即使出現,也只是一閃而過的瞬間,打鬥便已終結。侯導想說的,是隱娘的「殺」。對隱娘而言,作為一個武功高強的殺手,必須瞬間就能取人性命,過招是讓自己身處險境的多餘舉動(除非如劇中所需,是為了讓對方「認出」自己),侯導對「寫實」的堅持可見一斑,如同多數打鬥都腳踩實地,沒有特寫,只是遠遠看著,唯有如此,才足以讓人信服,在刀刃出鞘的瞬間奪去某人性命,然後優雅離去。
而這樣意境的展現,就必須靠著攝影和美術來呈現,共同營造出這個「近似於唐而非唐」的時空(畢竟沒人曾在唐朝活過,再考究的設定,也不免是集大成的想像),看這些人物在蒼茫天地中愛著、恨著、惦記著,世界之大,該殺之人何其多,而人本就不是獨活,殺一人,引來多少失去。當人倫之情難以斬去,《聶隱娘》便有了新解,原來想說的不是「殺」,而是「留」。
《聶隱娘》留了許多白,在故事裡,在空間裡,攝影指導李屏賓用他對自然的敏銳度,捕捉了許多自然流轉的特殊時刻,山嵐洶湧、飛鳥振翅,風吹簾動後,隱娘凝視著六郎,而我們凝視著隱娘。這樣專注的時刻緩慢且穩定,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觀看畫面裡精心安排的美術,與自然原始的壯麗景色。侯導用人眼最舒適的螢幕比例(4:3也許會讓習慣寬螢幕的現代觀眾不太適應,但這的確是人眼最能馬上掌握的比例),呈現一幅幅潑墨山水,大塊景緻下的亂世兒女如過眼雲煙,人生而在世已如此渺小。何不投身於此,彼此共存於時代中。
扮演隱娘的舒淇,是這部作品裡唯一的核心,隱娘的黑,將隱娘的「隱」發揮的淋漓盡致,那不是純粹的黑色,而是富有層次的藏,藏身、藏情,亦藏意,脆弱如哭泣更是必須掩面迴避,隱於黑衣裡的情懷,讓隱娘的凝視從監看化作守護,舒淇用其有限的肢體與姿態,讓這虛構於傳奇篇章裡的堅毅女子活了過來,也能從這看出舒淇與侯導的默契,是如何讓她相信侯導建構出的世界而投身其中,如無同類之鸞,獨自豎立於林間、簾後,站成永恆;而許芳宜的文言與謝欣穎的白話雖然都略顯突兀,但如同前面所說,這是個「近似於唐而非唐」的時空,所以這樣的安排到也不失為一種語言上的趣味(只是謝欣穎的台灣腔存在於中國古代仍有點唐突),至於張震和周韵的表現中規中矩,不突出,亦不單薄,其餘角色除了幾個臨演(尤其是孩童)讓人心頭略緊,幾乎都能容於時代之中,稱職的維持住整個氛圍和意境。(妻夫木聰的「隱娘」倒是喊得蠻可愛的。)
除了固定班底李屏賓的攝影,和舒淇內斂的演出,黃文英的美術和林強的音樂也是讓《聶隱娘》成為經典的必要功臣,在幾乎沒有特寫的鏡頭安排下,美術被看見的幅度之大,「細節」便成為本片最容易露出破綻的地方,好在黃文英作的大量功課讓本片的美術足以撐起一個時代,不僅華麗,亦富有層次;而林強的配樂遊走於古典與電子之間,從持續低鳴的鼓聲,到融合電子的胡樂,林強沒讓音樂凌駕於演員的表演之上,而是讓音樂融於環境之中,成為表現意境的一環,如此平衡又飽和的配樂作品,可見其與侯導的默契與對音樂的敏銳度之出色。
侯導的電影總是有許多人爭相研究、剖析,關於《聶隱娘》更多細節的部分,其實在近期許多專訪裡都有討論,甚至INK也幫這部片出了許多本專書,讓有興趣的影迷能全方位的了解《聶隱娘》從發想到完成的始末。與其聽影評猜測,不妨直接看導演怎麼說,因此本篇只是一篇本事,一個序,提供一個入門的觀看角度,一窺侯導緩慢、深層的電影世界,如同李屏賓在某篇訪問裡所說的:如果我們不學著去看一些我們看不懂的電影,那我們就永遠無法進步了。
試著進戲院,體驗一下侯導「慢電影學」的魅力吧。
或許你能從這些凝視裡,講出另一個屬於你的《聶隱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