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討論的電影們

2015年6月23日 星期二

【屎】01 《舞鬥 Battle Up》

《舞鬥 Battle Up》海報,真是衰到溫貞菱


以舞蹈為主題的電影很多,有講人的,也有講舞的,撇開早期的經典舞蹈電影不說,近幾年的作品裡,講人的,有《魔力麥可》、《黑天鵝》那樣以舞蹈為輔,深沉刻劃角色內心層次的作品;講舞的,也有《舞力全開》系列那樣每每出手都能有新招的作品(即便最終章收的稀稀落落),而在亞洲,不管是日本、韓國、泰國,雖仍有關於舞蹈的作品問世,但除了香港的《狂舞派》,其他的成績似乎都不佳。

今天我們決定以舞蹈作為一部電影的主題(賣點)時,至少我們必須在舞蹈的呈現上有著精準力度,不管是哪種舞風,從編舞、音樂、舞者、服裝到場域,都應該達到該有的水準,力求精彩,讓人餘韻無窮,如果看起來就是半調子,那我們何不去雙連站看人練舞就好?電影如果用心的把舞蹈的部分經營好了,那麼即便劇情稍嫌簡單(甚至《舞力全開》系列還開起了某種街舞電影的公式),觀眾依然能看得盡興(就像《舞力全開5》至少還有舞的意思)。


然而今天,我們要講的這部「號稱」跟舞蹈有關的電影,
不但沒有舞,也沒有人,劇情更是連好好套招都能落漆。


一部能寫進《認識電影》、《電影形式與風格》裡,饒富教育意義的電影,
更是能寫進《台灣電影史》裡,關於輔導金制度最黑暗的一頁。

一部集結所有老師在課堂上說過的「千萬別這樣拍電影注意事項」的荒謬作品。


我們一條一條來看,嚴肅的看,
看是輔導金的評審腦袋有洞,還是觀眾們是一大群中國娃娃,污辱了他的美。



首先,一部講「舞蹈」的電影,通篇沒有一支完整編舞,沒有一首完整配樂,整部電影只是不斷重複一個大約20個8拍的套路(有的還只是基本動作),如果我們花錢進電影院只能看到這種程度的東西,我寧願看社區媽媽熱舞,陣仗還比較大,節慶還會盛裝出席。

再來,舞沒有大招,沒有看點,那至少舞者要有個基本舞感吧?女主角以外的角色勉強說得過去,但問題就在於,女主角是瑤瑤,瑤瑤可以拔河,不會跳舞。於是瑤瑤雖然擔綱重心角色,跳舞鏡頭卻少得可憐,連一段能展現實力的獨舞都沒有,倒是展現了一段過山洞的絕技(一支舞叫過山洞但不是土風舞也不是團康)。

到現在那根問號還好好的插在我的天靈蓋上,蠻困擾的。


再來,預告裡打得火熱,編劇也不斷強調的「男主角有武術背景,最後那隻舞必須以武術取勝」,堪稱「翻轉奇招」的大絕,幹你娘機掰勒(對不起我忍不住),完全沒有畫面!沒有武術!就像你點了餐廳裡說是招牌菜的白酒蛤蠣麵,結果來的只是一盤白麵,你問老闆為什麼沒有蛤蠣也沒有白酒,他萌萌噠回你「白酒加蛤蠣,好像有什麼共通點耶,你覺得呢」,然後他就走了,他.就.走.了!


去你的白酒蛤蠣麵(對不起我遷怒了)。

再來,全國舞蹈大賽,喔不,是十八銅人街舞大賽,
贏了這個比賽就不會被廢社,屎都能吃。

再來,不斷的拋出英文術語、講黑話以為這樣就能比較HIP-HOP,真當看街舞電影的人都不懂街舞只有滿腔熱血?LOCKING、POPPING要你教?說真的我們不是錦雯,我們懂,是你不懂裝懂。


然後,如果你想用公共空間練舞,就應該早點去佔位子,
你如果一直「幹,來BATTLE阿!」


我就報警。



好,舞蹈的部分就到這邊,畢竟這種充滿嘲諷的舞蹈編排實在超出我能理解的自然現象與邏輯。一種「我會跳舞好棒棒,要不要教你一上二下UP AND DOWN」的超自然震動WITCHCRAFT汙穢的靈邪惡的靈。就像被安娜貝爾強暴了八百次那樣的不堪。


安娜貝爾跳街舞說不定還有個活路


舞不好,那至少人物和故事應該很棒吧?不然怎麼拿的到輔導金,那可是台灣電影的至高門檻呢,舞可以怪導演不會導,編舞不會編,音樂不會做,但至少劇本騙不了人吧?至少要有個舞出台灣新生命的文創奇蹟感水平吧?


我們一場一場來看。

  • 多餘至極一看就知道在拖台錢的慢動作特效(如預告片最後那樣的東西)。
  • 電影20分鐘後瑤瑤才現身,在這之前與之後就一直在打嘴砲,包山包海包羅萬象,包含描繪自己的舞技、心裡的OS、顏文字、一些舞蹈教科書的名詞解釋云云,說起來就像演員試鏡在讀本或唸角色介紹。從頭到尾。難以忍受的程度絕對超越《到不了的地方》。
  • 本來想要製造跳街舞的小孩成績都很差,結果四個人在發考卷的時候竟然是全班前四名,莫名其妙的感覺瞬間95加滿。我是覺得強哥就好好留在TBC跳舞,金陽就留在他那可悲的綜藝節目裡,溫貞菱下次要慎選劇本。男主角比較慘,剛進電影圈就毀了,瑤瑤至少先騙到了一座新人獎。你說有個南非來的英文女?WHO CARES。
  • 接著就到強哥和斌哥這條導火線,斌哥搶地盤,學校覺得煩,廢社。但斌哥演的爛,斌哥的手下演的爛,主任老師演的爛,可說是鬧劇一場。結果後來發現這段最認真。

開始準備套招,首先應該要來一段暖身賽,而且一定要很糗。

  • 好DER,社區舞蹈大會,其實也沒有跳完,片段其實也還算可以,結果劇情裡大家瘋狂轉載,說是笑話,讓13億人驚呆了。

我是覺得轉載本片的任何一個片段都比這段舞蹈來的好笑,
然後那個演評審的臨演是誰可以判他死刑嗎?他殺死我多少腦細胞,兇殘!泯滅人性!


接著應該要來一段鬧不和的戲碼。

  • 好DER,小青走在路上被人調侃,一場虛情假意的爭吵爆發,然後轉景秒和好顆顆。

但小青他媽根本沒去跳你是看到鬼嗎你有事嗎你有冤屈要說嗎?


接著應該發展一段男女主角的感情戲。


沒有。整片大概就一場過山洞吧。
但雨中跳舞倒是有來一段,但技不如人,倒像是一群社區媽媽下大雨還硬要跳。

「跟朱媽媽一起跳舞最快樂惹~」


接下來就是高潮點,一段愛與XX的故事,舞蹈融合什麼之後的華麗再現。


然後就出現了一段驚天地泣鬼神,
輔導金評審如果讓這樣的東西都能拿到輔導金應該馬上寫進死亡筆記本的橋段。


刺客阿嬤來治病,咻碰閃雷霆戰機,兩老來相認,哎呀往日情。



我又被安娜貝爾強暴了八百次。
而且這次還被拖去陰間。


然後瑤瑤配著幸災樂禍的旁白:有人開始擔心囉!
我真的開始擔心,晚上要吃什麼了。

  • 然後就一路來到全國舞蹈大賽,喔不是,是十八銅人街舞大賽,且只有兩個隊伍,幾個一看就知道是工作人員沒事下來演一下的觀眾。然後一拉一放的就結束了。對,不是這個橋段,是整部片,ALL,GOODBYE。

且這個場次就像在拍鬼片,場上多了好多不知道哪裡來的人,不管是哪個哥的那邊,讓我不禁毛骨悚然,就像在看《奪魂鋸》般全身發抖...

他們到底是誰啦!誰啦!誰啦!誰啦!

因為太害怕了以至於我後面就無心管強哥和斌哥幹嘛和解,或者跑字幕才發現原來小青他爸是莫那魯道,或者瑤瑤為了照顧他媽搬來台北的結局是收到了爸爸的鞋但兩個好像都住在陰間,或者最後想學《舞力全開3》弄個紀錄片來致敬一下云云。


整部片能看出根本就是沒拍完趕鴨子硬上,大量重複的蒙太奇把整部片剪的零零落落(當然你也可以說他是一種AMAZING),既不是MV也不是電影,更不像舞蹈教學帶,或許可以說是一部富人拍的炫富家庭電影?難怪所有的臨演都必須馬上死刑定讞立刻執行,我簡直快要自毀三觀。


當然因為剪接太AMAZING了所以你可能不會注意到攝影師的AMAZING,頂天立地(人物剛好卡在框框裡)的攝影構圖也是蠻出類拔萃。



結語:

觀影過程如同演出一部一鏡到底的虐殺片,直到現在都還餘悸猶存,
可以說是台灣最成功的4DX恐怖片。


用一句電影裡的話做結:

「尊重街舞文化,不然你就毀了它」

執行導演楊大慶,
編劇賴惠君,
所有參與演出的臨演,
以及輔導金的評審們,

你們全部自盡吧。

至於何平,雖然早早就離開核心了,
但這總導演的名字,還有該負的責任,絕對是一輩子難以洗清了。還有瑤瑤。


我想《舞鬥》拿到輔導金的原因大概是因為很文創吧。
文創文創文創,不累不累不累~

2015年6月15日 星期一

【愛】14《創:光速戰記TRON Legacy》


《創:光速戰記TRON Legacy》:the evolution of TRON

《創:光速戰記TRON Legacy》海報

《創:光速戰記TRON Legacy》在當時推出後,評價不一,
許多人認為它只是部由迪士尼製作的大型科幻動作電影,似乎沒什麼特別之處。


但我想很多人不知道其實TRON Legacy是部續集電影,
第一部的中文翻譯,跟創無關,叫做《電子世界爭霸戰 TRON》,1982年。

《電子世界爭霸戰 TRON》海報


1982年,當電腦與網路還是遙不可及的科技時,一部探討電腦內部的科幻電影問世。


對我來說,2010年的TRON Legacy,
是為了讓1982年TRON達到它「原本想到達的地方」,又多了點新意。


在TRON Legacy裡,女主角問起男主角一個她最愛的作家,
Jules Verne,科幻小說之父,海底兩萬哩和八十日環遊世界。


我喜歡這個有趣的安排。
彷彿是告訴觀眾,「嘿,不管是深海還是電腦網絡,我們已經可以到那裡了。」


TRON Legacy把TRON的元素原封不動的搬來了2010,
只是這次,不但讓它有了最完整的體現,更讓它具備了好萊塢日新月異的特效技術,
在TRON甫出世的那個年代,電腦都還是真空管的大型機具,
要描繪出電子世界,就像一開始要發展3D一樣,好像都是遙不可及的事。


粗糙的貼圖,大塊大塊的結構體,假假的衣著,弱弱的音效。
但你不可否認的,這一切在1982年是多麼巨大的突破。

「我們開始對電腦與網路有所想像。」 They create the world.


TRON Legacy延續著第一集的劇情,進去電腦世界裡,毀滅壞程式,然後離開。
但拜電影技術進步所賜,新版終於能完整呈現那具有科技流線感的電腦世界,
觸碰螢幕的辦公室,弗林的遊樂場,光盤,摩托車,戰艦,ㄇ字型的機器人,衛星飛船。


除了重現,還有致敬。

  • SAM闖入公司的安全門,一整段的運鏡和台詞,都跟第一集弗林闖進公司一模一樣;
  • 擺在弗林藏身處的多刺小球,是第一集裡只會YES NO的小機器人;
  • 城市中可以飲用的水,來自第一集迷宮裡,那個能讓程式精神百倍的液體;
  • 第一集的男主角弗林莽撞,敢衝,厲害的身手,延續給了第二集的男主角SAM;
  • 最後男女主角在光束裡準備回去的動作,其實就是第一集的海報動作;

(而且海報還偷偷的隱藏在電影裡)


你甚至可能不知道,第二集的反派克魯,是第一集裡弗林拿來對付總程式的偵查軟體,
這也是為什麼他要叫克魯的原因。


接著,TRON,這個名字。

為何創造了克魯,又要弄個TRON來"保護"他呢?
殊不知因為TRON,是第一集裡發展出來的保護程式,同時也是第一集的另一個主角。
因為TRON的出現,第一集才順利的讓弗林離開電子世界。


以上是我覺得如果沒看過TRON,可能需要有的前情題要,
以下是我覺得在觀看《創:光速戰記TRON Legacy》這部電影時可以玩味的地方。


寫劇本一直強調要有對比,
而TRON Legacy的對比來自於現實和電子世界,「重複」出現的元素:

  • 現實裡SAM跳傘離開,電子世界裡SAM裝飛行器離開;
  • 現實裡弗林發表演說,電子世界裡把這場戲原封不動的拉進來,卻帶著諷刺意味;
  • 電子世界裡女主角沒看過太陽,但最後回到現實後的最後一幕,就是太陽。

很基本,很老套,但卻是非常有意思的設計,
顯然寫本的人除了希望體現上一代的概念和架構,也希望在這一代能有所呼應。


最後我覺得幫整部片提升到2010等級的,就是那驚為天人的電子音樂,
電子世界該有的聲音,這部片做得非常好,讓人有種打大型電動機台的臨場感。


這才對嘛!TRON本來就是一個電動遊戲!本來就該拍的像電動一樣。


2010的TRON Legacy,
完整了TRON在1982年沒有完成的事情。而且巧妙的連結了兩部片。

如果只想爽爽的看一部爽片,TRON Legacy可以達到,
但如果想看TRON Legacy爽片之下的有趣布局,請務必回去看看TRON。

2015年6月11日 星期四

【愛】13 《愛琳娜 Elena》


《愛琳娜 Elena》海報


【狐狸電影臭幹譙】FACEBOOK 粉絲專頁


以紀錄片起家的林靖傑導演,在《最遙遠的距離》之後,再次推出劇情長片《愛琳娜》,用寫實的電影語言,描繪生活在台灣的市井小民,雖然生活有點辛苦,但只要保持樂觀,勇敢追求、守護所想所愛,再廢的人生,也能開出美麗花朵。


要拍出這樣一部作品並不容易,從籌備到映演這近十年的努力,讓《愛琳娜》有著接地氣的濃厚台味,透過林靖傑導演多年來從拍攝紀錄片培養出來,對於土地與人文的敏銳度,讓《愛琳娜》的眾生相更貼近於台灣寫實的樣貌,這種人物質感不同於《海角七號》的浪漫,或是《大尾鱸鰻》平庸的嬉笑怒罵,更不是黃真真或郭敬明電影裡那些不食人間煙火的少男少女,而是真實存在於社會中,一群無名小卒的縮影,不過分渲染,亦無過分說愁,每個人的一生雖然平凡,但經歷過的喜樂憂愁,都是電影,一部部道地的「台客電影」,也許生活沒那麼順遂,但只要擁有彼此,與家庭、朋友,乃至於社會有著情感上的連結與認同,那麼再微小的力量都能撼動國家機器與不公不義,只要有心,人人都能是超級英雄,台灣隊長,蒙面女俠愛琳娜。


《愛琳娜》有著近年來台灣電影少見的角色生命力,每個角色都有各自鮮活的個性與處境,愛琳娜與廖俊明是社會基層的剩男剩女,從女工轉職為音樂老師並沒有讓愛琳娜成功的階級流動,就像喜歡上孔雀的麻雀不一定就能變鳳凰,只能與天涯淪落人把工廠當夜景看,佐以自嘲的上流;愛琳娜一家人都是基層苦幹的勞工與職員,翻身遙遙無期,只求安穩度日,偶爾耍耍脾氣,也許失望,但並不絕望;愛琳娜的父親(龍劭華)人生已邁入老年,庸碌大半輩子,終於在兒孫滿堂之時能鼓起勇氣追求在人生中段放棄的情感。多麼平實卻精采!每個人在時代的當下勇敢活著,與所愛的人緊緊相依,在地的歌大聲唱,最美的風景是人。《愛琳娜》就像是一封寫給台灣老百姓的情書,開頭可能有點苦澀,有點沮喪,但最後總能有回甘的甜,就像老父親的舊回憶裡,那些咯咯咯的火雞,你可能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但他們就在你身邊,一直都在。(或者變成火雞肉飯…)


除了人物,林靖傑導演也把近幾年自己觀察到的社會議題納入《愛琳娜》的劇本裡,勞工問題、醫療體系、階級世襲、都更,這些議題在電影裡雖然只是背景,卻也確確實實的正發生在當下的台灣。電影不只要娛樂,更應該寓教於樂,英雄和恐龍離我們很遠(甚至不曾發生過),但《愛琳娜》裡所發生的一切,也許就是某個與你有關的人正在經歷著的,可能是你的鄰居、你的同事、你的家人,或是你。這部片之所以珍貴,正因為它是當代的切片,紀錄,同時也批判,是劇情片,同時也是紀錄片的雙重身分。未來,你可以拿著《愛琳娜》,跟你的子孫說:看阿,我也曾是那個時代的人。


只差在,在電影之外,你是否真的站出來了。


當然,想描繪普世的廣度,勢必得在深度上做出取捨,《愛琳娜》最為可惜的一點在於角色橫跨的幅度雖廣,卻不見深刻,想堆疊出時代的縮影,卻沒有能代表時代的某個強而有力象徵(也許陳愛琳是想做出這樣的高度,但劇情的零碎將她的重要性削弱不少)。角色間的關係都點到為止(尤其是陳愛琳的感情戲,總是沒有搔到癢處,最後還有點被反客為主),如同廖俊明的廣播劇,雖流暢如水,卻也如水般留不住,讓最後這場女俠社會瘋的收尾略顯矯情與草率,如果能少一些角色,給這個家多一點篇幅,故事會更立體。不過這些只是一點吹毛求疵,能在電影裡找到認同感與投射,才是觀眾會不會喜歡一部電影的原因,至少這點,《愛琳娜》的確是做到了。


《聶隱娘》被批評不夠文創,不夠在地,但百分之百台灣味的《愛琳娜》卻在好萊塢大片鋪天蓋地的宣傳下乏人問津。難道這樣代表台灣的作品不夠文創嗎?當我們在鍵盤前大肆地罵中國狗、韓國狗的時候,你知道他們為了保護他們的文化在自己國家有完整的市場,付出多少努力嗎?


你進電影院看過國片嗎?
你還是以為國片很難看嗎?


恐龍至少還會等你一個月,但《愛琳娜》不會。
如果連國片都不願意支持或關注,那還談什麼文創?談什麼台灣?


揪愛人阿去看愛琳娜吧,情書可不是每天都有的。